盧森堡的君主來自德國拿紹公爵家族(Haus Nassau),也是古代神聖羅馬帝國的諸侯國,歷史文化上是日爾曼底蘊的,但今日盧森堡最主要的行政語言以及強勢語言,則是法文。這不排除是因為跟古代宮廷語言以法文為主有關。
盧森堡全境被德國、法國、比利時包圍,位在德語區和法語區的過度地帶上。光從地理位置上看來,應該是德文和法文都會講(實際上也確實是如此),但其實不應從這樣的表面去觀察。盧森堡人雖然能說多種語言,但他們更愛自己的母語-盧森堡語。
認識盧森堡 🇱🇺
2020 年 3 月開始盧森堡境內的大眾運輸全面免費
歐洲的媒體從一、兩年前就盛傳,盧森堡即將成為世界第一個公共交通免費的國家。最近幾個月盧森堡政府確認了這項政策,自 2020 年 3 月 1 號開始,盧森堡境內的火車、電車、公車服務網,全面免費。
盧森堡是一個很小的國家,作為一個獨立國,只有「一個宜蘭縣」,或「整個北北基」,或「彰化加雲林」那麼大而已。全國人口只有 60 萬,首都盧森堡市更是只有 10 萬人的小鎮,其他地方都是村子。
這樣一個小國家,GDP 人均所得卻是世界第一,或許是因為這樣,才有辦法提供全國公共交通免費的福利。
盧森堡是申根簽證的故鄉
鼎鼎大名的「申根 (Schengen)」就是盧森堡其中一個村頭,隔著莫澤河 (Mosel) 跟德國薩蘭邦 (Saarland) 相望,一旁跟法國接壤,是德、法、盧三國交界。
1985 年,歐洲各國相中這個村頭三國交界的地理位置,在此簽訂別具意義的《申根公約(Schengener Abkommen)》,約定自 1995 年開始,逐步取消歐洲各國的邊界管制,穿越國境從此不再需要邊境檢查。
「申根」成了國際化,以及自由通行的代名詞。《申根公約》不但加速了「歐洲統合」以及「四大流通自由」的歐盟宗旨,對外國人在歐洲各國旅行而言,也是感同身受的便利。
彼此之間廢除邊境檢查的 26 個歐洲國家稱為「申根區」,邊界可以自由進出。臺灣人早年到申根區旅行需要辦理簽證,故有「申根簽證」之名,目前是免簽,眾人似乎也逐漸遺忘了「申根」的存在。
不過,歐盟決定從 2021 年開始,讓申根簽證以另一種形式敗部復活,相信大家到時又能再度感受到「申根」與你的切身關係。
盧森堡人的多語能力:從小就開始學德文、法文
盧森堡被德國、法國、比利時環繞,盧森堡當地的語言也被受影響。
盧森堡人的母語是「盧森堡語」,這是日爾曼語的一種,跟德文很像,從小在家以及上幼稚園的時候使用。因為盧森堡語無論在文法結構、字音字形方面,都跟德文相似程度極高,盧森堡人在掌握母語之後,學習德文相對沒有什麼障礙,因此小學低年級就開始使用德文上課。
與此同時,他們開始學習第一外語:法文,而不是英文。法文必須學好,因為高年級開始就全面使用法文上課,高中、大學一路上去都是以法文教學了。
其實法文在盧森堡的地位,就像臺灣人非常習慣使用「國語」一般,是當地最強勢的語言,從小已經耳濡目染,因此他們在小學低年級開始學法文的時候,也並非完全零基礎。學英文則是高年級以後的事了。
盧森堡人雖能多語,但他們更珍愛母語-盧森堡語
在 2003 年盧森堡大學(University of Luxembourg)成立以前,盧森堡國內並沒有自己的大學。高中畢業生如果想要繼續升學,往往會選擇前往法國的大學深造,最為簡便。這個狀況複製了幾個世代,導致法文在盧森堡變得更加強勢,而且無處不在。
法文確實是個很實用的語言,國際條約以及國際法庭判決一定要使用法文,也是歐盟機關內最主要的工作語言。懂英文、通曉德文,又能精準掌握法文有如母語程度的盧森堡人,當然從中獲得很多優勢,但他們並不因此感到特別高興。
盧森堡是世界人均所得 GDP 最高的國家,薪資比法國更高,甚至幾乎是德國的兩倍,因此住在附近的法國人非常喜歡到語言便利的盧森堡工作,在此處大肆使用法文。盧森堡國內,不論是媒體或實體空間裡,從視覺到聽覺,往往充滿著法文。
盧森堡的本土語言並不是法文
盧森堡做為歐盟創始會員國之一,盧森堡語卻沒有列入歐盟官方語言。這個世界彷彿忘記,盧森堡的本土語言並不是法文。
幸好盧森堡人自己沒有遺忘。儘管盧森堡語、法文、德文都是盧森堡法定的官方語言,但盧森堡語種種弱勢的狀況讓盧森堡人不滿,感覺自己的母語被強勢語言「文化刨根」了。群情不滿的盧森堡人,近年發起一項連署,要求把盧森堡語提升至「第一官方語」的地位。這項連署很快就獲得廣大的支持,並且通過。
目前新造的公共空間與規劃,可以看到盧森堡語在上(而且字比較大),法文在下的雙語並列。
事實上在此之前,盧森堡君主每年的賀年演說都是以盧森堡語發表,盧森堡國歌也只有盧森堡語一種版本,不像隔壁的比利時要準備三種語言的版本(關於比利時的語言狀況,可參閱:〈【比利時語言】認識隱藏版的「德語系國家」,看比利時和德國的歷史糾葛〉)。官方向來就有使用某種象徵性的高度,捍衛著盧森堡母語。只不過就實際層面而言,盧森堡人顯然認為光是「象徵性」地做做樣子是不夠的。
盧森堡語給臺灣的啟示
相對於盧森堡人的母語很清楚是盧森堡語,臺灣人的母語則有很多種可能性。可能是臺灣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族語等等,甚至還有可能是新住民的母語。「講國語」似乎成了一種可以彼此溝通的最大公約數,也讓臺灣作為華語強勢的社會屹立不搖。
臺灣人很難團結起來訴求恢復某種特定的母語,因為彼此的母語很有可能並不一樣。不過,盧森堡人珍視母語的態度仍然值得我們學習。不論你的母語是什麼,始終都要以這個語言為傲,並且不允許強勢的力量削弱它或傷害它。
從神經語言學的觀點來說,現代華語的語音已經被高度簡化,從小只說華語的人,大腦神經可以很懶惰,減少很多語音連結,等於自動喪失許多發音能力,對於將來學習其他語言是不利的。相反地,各類母語保留了更古老而且更豐富的語音資源,如果你從小習慣運用母語當中多樣化的發音能力,大腦神經就會更活躍,你就有更好的潛力學習其他語言。
你也羨慕盧森堡人的多語軟實力嗎?不用太羨慕,先學好自己的母語,開啟你的大腦神經連結,會是很有幫助的第一步喔!
利用 Glossika 增強你的多語軟實力
最近有位網路名人「阿華師」在推廣母語。他發現台中以北,十歲以下的小朋友,已經有高達 90%聽不懂臺灣閩南語了。情況如果不變,只把母語丟在家裡,讓母語走不出社會,久之越來越沒有人在乎母語,在我們有生之年將親眼目睹臺灣各種母語的滅絕。
Glossika 也在 2018 年邀請 Facebook 粉絲頁「失控的台語課」創辦人 Yokita 老師跟大家分享臺語目前的現況,對臺語有興趣或有研究的朋友,可以觀賞以下影片:
Glossika 為語言保育盡一份心力
立法院在 2019 年 1 月初通過《國家語言發展法》,內容提到「尊重國家多元文化之精神,促進國家語言之傳承、復振及發展」(第一條)、「本法所稱國家語言,指臺灣各固有族群使用之自然語言及臺灣手語」(第三條)、「國家語言一律平等,國民使用國家語言應不受歧視或限制」(第四條)、「對於面臨傳承危機之國家語言,政府應優先推動其傳承、復振及發展等特別保障措施」(第七條)。
Glossika 的成立宗旨,跟這項國家法律的精神不謀而合,想要保護少數語言,協助劣勢語言也受到平等的尊重與發展,替文化多樣性的保存盡一份心力。因此 Glossika 發揮企業的公共責任,開放公眾免費學習部分亟需獲得保護的語言,包括臺灣的閩南語、客家話(海陸),以及客家話(四縣),鼓勵大家一起努力珍惜母語,避免少數的語言及文化在強勢語言的環境中被刨除殆盡之後,就再也無法恢復的情況發生。如果你有興趣了解 Glossika 有哪些免費學習的語言,可以參考:哪個 Glossika 免費學習的語言最受歡迎?
從盧森堡人的身上,可以反省我們正在失落的母語。Glossika 目前尚未提供盧森堡語和原住民族語言的資源,但學習跟盧森堡語同屬日爾曼語系的荷蘭文、德文,或者跟原住民族語同屬南島語系的菲律賓語、印尼語等,相信會是很棒的進路,如果你有認識盧森堡人,或是族語說得很好的原住民族的朋友,也都歡迎直接聯繫 Glossika 的夥伴。
邀請大家和 Glossika 一起學習,Glossika 平台上有大量母語人士錄製的聲音檔,透過模仿母語人士說話及複誦,幫你一步一步建立語感,培養你的外語軟實力!註冊就有免費 7 天試用,且試用期間無需先提繳信用卡資料,不用擔心試用完後被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