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住在一對瑞士德語區夫婦的樓上,常常聽到他們很大聲不知道在吵什麼。有一次我一個也是住在瑞士德語區的朋友來找我,我提醒他樓下常常吵架可能會有點吵。他就回說「不是啦!德語區的人講話就這樣。」這篇文章跟你分享法國人的個性和文化。

音量並不完全代表意見不合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說法文,或者是我來自臺灣的緣故,和別人說話時,我通常都不太喜歡講太大聲。而我朋友常說音量並不完全代表意見不合。講法文通常都會比較小聲,但法國人卻是以喜歡「辯論」與「爭論」聞名,無論是談論各種的政治事件、社會議題,甚至是畫廊隨便一幅畫的顏色,法國人就是喜歡發表自己的意見。

Yasmina Reza 的劇作:藝術 (Art) 

Larousse 字典上關於爭論 (dispute) 這個字的解釋如下:激動地討論;爭辯、爭吵、碰撞 (discussion vive; querelle, altercation, heurt) 。這其中當然很有可能會包含情緒的言論。就像在法國劇作家 Yasmina Reza 的作品「藝術 (Art)」中,Serge 從某家時尚畫廊買了一幅昂貴的白色帆布畫,並稱說這是某個知名藝術家的作品。他的兩位朋友都說這塊帆布上只是漆滿了白色的線條而已,根本不覺得這塊白帆布畫有什麼價值。後來他們也常常調侃 Serge 花錢買了一塊白布,而最終圍繞著這幅白色帆布畫的友誼也因為爭吵日漸惡化隨之而散。

先不管那塊白色帆布畫的事,像這樣的衝突會嚇跑一些不同語言、不同文化背景、或對談話內容不了解的人。例如在北加州,人們超害怕起衝突,即使是一點點小小的建議可能也都會讓人感到不舒服。我還記得之前在柏克萊的時候,人們常常因為我不同意他們的說法,或只是單單有疑問而已就感到厭惡或甚至直接轉頭就走。我覺得這種做法比起爭執還要更侮辱人。在這樣極高度言論自由的社會下這樣等於是沈默、避而不談,而往往這種情況並不少見。

我很能接受不同的觀點或意見,可能是因為活在這種社會之下所產生的緣故,像是有個叫「La Dispute」的法國文化廣播節目,如果你能忍受前面 55 秒萬年不變的無聊開場的話,你將會聽到時下最新潮的文化議題,像是畫展、白色帆布、白色帆布的戲劇、白色帆布的戲劇得到的獎(例如莫里哀戲劇獎,Yasmina Reza「藝術」 的獲獎)。不得不承認,當你聽到來賓跟主持人同時在針對一個議題高談闊論的時候,雖然聽起來非常吵雜,但你會發現某些人對於議題的見解還是非常有啟發性的。

事實上,針對同一議題提出不同的論點是一種察覺問題的好方法。雖然各個論點都會有它令人不喜歡的地方而導致你很難去判斷是非或接受,不過這樣卻能讓你生鏽的腦袋常常運轉,洗碗時、澆花時、或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邊聽收音機都能讓腦袋不生鏽保持運轉!在一個 2019 年 11 月 6 日的法國文化廣播節目 Le Temps du débat 中,來賓對於大學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有不同的意見,他們討論的內容包括加利福尼亞大學的言論自由運動起源、法國大學美國化現象、言論限制、極端主義者和冷漠之間的關係。

爭論的反方並不代表他們是你的敵人

雖然在談論的過程中常常進行到白熱化的階段,但這也象徵著人們有批判性的思考。在加拿大廣播公司 (ICI ARTV) 網站上 Six dans la cité 的簡介中提到「這是一個插嘴就是美德的節目」(une émission où il était bien vu de se couper la parole) 。 Six dans la cité 這個節目的形式,對於今天的聽眾來說可能太過激烈,像一個主持人就表示:「節目通常兩週前就要先邀請來賓,確定好之後就不准再找其他來賓,因為我們不想造成節目上的任何不愉快。」

然而今天,隨著社會變得愈來愈不能接受與自己不同的看法,就連法國也是,人們開始在理性的辯論節目與 American Idol(這種 Simon Fuller 可以嚴厲評論參賽者的節目)之間猶豫要看哪個。當然,每個人都會好奇,究竟自己有沒有資格對於小提琴高手的演出或白帆布畫這類的東西「置喙」,即使每個人心裡都想對它高談闊論。

不像 Six dans la cité 裡的藝術家與 American Idol 的參賽者,被來賓或評審一一肢解、醜化、重組,Yasmina Reza《藝術》中的白色帆布畫則是從頭到尾在台上屹立不搖,它沒有被掛起來,而是靜靜地靠著牆,一幕接著一幕揭露角色們友情的流動。一個人在辯論中的論點可以反映出很多訊息:對話者之間的關係、文化、語言、社會背景等等。

順帶一提,我之前認識一個維吉尼亞州的人,我們對社會政治議題的觀點大相徑庭,但他後來卻邀我吃晚餐。在吃飯時,我們又繼續談論環境、教育相關的話題,意見依然是各自表述,但最終我們都同意一件事,就是那間的神戶牛排很好吃。

我發現,在享用餐點的過程中,即便是和你意見不同的人,在某些方面也可能有許多共通點,而爭端也就這樣消失了。有時候並不是表達自己的意見就不好,而是透過意見交流,才能讓自己的收穫更多。

被說服不代表戰敗,而是收穫

法國第十大學,與其他法國大學一樣,學生罷課只是家常便飯

小編自己的經驗談

2018 年 11 月時正在巴黎交換,當時正直臺灣縣市首長選舉,而法國的黃背心運動才剛爆發,全國都瀰漫著如催淚瓦斯般刺激的氣氛。然而小編只掛念著因為身在國外,而不能投下我人生中的第一張選票。這時,突然有人敲了我宿舍的門,我打開後看到一個法國人,他跟我解釋學校正在舉行下一屆的學生會代表,主要的政策是「反對政府調漲非歐盟學生的大學學費」。

事實上在此之前,我就已經知道這件事了,也已經決定了我的立場,因此我跟他說「其實我不反對,憑什麼你父母繳的稅要讓像我一樣的外國人來讀書?」,原本我以為這種只會在法國右派嘴裡才會聽到的觀點可以震懾他,但他卻開始耐心地跟我解釋「法國有許多非歐盟的學生,他們來自中東、非洲,他們為了要得到更多的教育資源而到法國求學,而未來一定會有更多。你可能不認為法國有義務花錢讓非歐盟學生讀書,但對這些學生來說,這項政策會讓他們失去一切。」聽完了這個觀點,我才意識到自己從來沒有以其他國家學生的觀點思考過這項政策,感到羞愧之餘馬上穿上了外套到宿舍大廳投下「神聖的一票」。

隨然這個經驗不算是真正的「激烈辯論」,畢竟小編的法文...,不過還是見識到了透過意見交流,真的可以得到很多的收穫。

如果你也想要裝備自己,準備跟法國人一起討論各種議題,那就一定要提升自己的法文聽力和口說能力!試試 Glossika,利用大量母語人士錄製的音檔來提升自己的法文能力!免費註冊即可享有無限制免費七天試用:

學法文

實習編譯:黃建誌
閱讀原文:Do the French Like to Argue? Examples in French Play and My Experience


延伸閱讀

  1. 【法國文化:衝突篇】比較台灣人和法國人的民族性差異
  2. 【法國文化:愛情篇】熱愛家人又熱愛自己,既自私又自由的法國人
  3. 【法國文化:治安篇】法國治安好嗎?台灣人在異地法國的生存法則

🦉 獲得更多語言學習資訊,追蹤我們的 YouTube / Facebook /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