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研討會都在做什麼?

我是 Glossika 2019 年上半年的實習生 Nica。今年很幸運地和老師以及同學們一起做的心理語言學 (Psycholinguistics) 研究成果被國際研討會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oretical East Asian Psycholinguistics, ICTEAP-2) 錄取,讓我們有機會去北京清華大學發表研究成果。不過,參加研討會到底都在做些什麼呢?會不會很無聊?如果你從來沒有參加過研討會,想了解研討會議程,或者想知道這是什麼經驗的話,繼續往下看讓我跟你分享!

什麼是心理語言學 (Psycholinguistics)?

心理語言學是認知科學 (Cognitive Science) 的其中一個分支,語言學家關心的是人們是如何使用語言的,研究的是人類在使用語言的心理過程 (mental process)。三個主要研究的心理過程為 — 語言理解 (language comprehension)、語言產出 (language production) 以及語言習得 (language acquisition)。

會開始接觸心理語言學這個領域是因為自己對語言學很有興趣,不過學校的課程大多以課本教學為主,很希望能有實作的機會。剛好當時系上開設了一門心理語言學的實作課程,就這樣接觸到了心理語言學。在心理語言學這門學科沒有絕對的答案,所有的發現都需要透過分析及解讀實驗結果才能得到,需要親自動手設計、執行實驗,以及分析實驗結果,整個過程對我來講都是非常新鮮的,尤其實際應用課堂中所學到的知識,更讓我覺得非常有趣。

研究主題:關於中文代名詞的研究

不管是中文或是其他語言,當大家在看到一個句子裡出現一個以上的前述詞 (antecedent) 時,許多時候都會需要藉由語境 (pragmatic context) 來判斷代名詞所指的對象 (referent)。

我們的研究是針對中文母語者對兩種不同型態的中文反身代名詞 「自己跟他自己 」 ,在不同的語境下對於指涉對象的解讀。實驗中我們藉由操弄語境以及不同反身代名詞來觀察受試者在不同語境下,會如何解讀反身代名詞所指稱的對象。在這個實驗中,研究的是中文母語者的語言理解過程 (language comprehension)。

“The asymmetry between ziji and ta-ziji in Mandarin: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oretical East Asian Psycholinguistics, Beijing, China, 2019. (Co-authored with Hsu Chun-Chieh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Fang-Yu Chang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Ching-Yi Chen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Pei-Yun Chen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and Yi-Ting Liu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and advised by Prof. Hsu Chun-Chieh)

研討會會議中的三個流程

研討會通常分為以下三個部分:

1. 專題演講者 (Keynote Speaker) 及受邀貴賓 (Invited Speaker) 演講

主辦單位都會邀請一些前輩跟大家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及短期內的研究方向。在這個時候可以發現現在領域內比較熱門的研究題目是什麼。除了聽他們發表自己的成果之外,與會者也可以針對講者發表的內容、短期內的研究方向,甚至是結合自己與講者研究做提問。資訊不會只是單方面的傳遞,而是雙向交流的。

研討會會場

2. 口頭發表 (Oral Session)

口頭發表比較像是一般課堂中上台報告的形式。發表人會站在演講台上透過簡報發表。主辦單位會限制報告時間,最後保留 10 分鐘讓聆聽者發問。發問時間若對實驗的設計以及結果有疑義或甚至是給予往後研究上的建議,大家也都不會吝嗇地提出,跟發表人討論。

3. 海報發表 (Poster Session)

這次我們被安排到的部份是以海報的形式發表研究成果。海報發表的形式和科展的方式差不多,發表人會將自己的整個研究濃縮在一張海報上。在海報發表的時間,大家可以隨意走動,走向自己有興趣的題目並請發表人解說。不同於口頭發表,海報發表是比較輕鬆的,觀眾可以隨時中斷發表者,也可以隨時提出疑問,甚至可以進行一段簡短的討論。我印象深刻的是,當時在發表的時候,其中一位聆聽者剛好也是研究類似的題目,當時和他討論了一些研究上遇到的困境、詢問他的想法等等,事後對方也將自己的研究寄給我們,大方地和我們分享自己先前的相關研究呢!

對心理語言學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這份議程 PDF 喔!

研討會收穫:見識到熱情是如何支持一個人的

參加研討會之餘,也把握機會看看北京,除了看到科技及光觀業的發展,也感受到歷史的痕跡,例如:北京清華保留了許多以前的舊建築,同時也有一些比較新的建築;南鑼鼓巷保留了胡同的外貌,將商店與胡同結合,變成很有特色的觀光景點。

南鑼鼓巷入口

這次難得的經驗真的讓我這個菜鳥收穫滿滿,獲得了很多意料之外的經驗!在會議當中,讓我感受最深的部份是深刻的見識到「熱情是如何支持一個人的」。我見過擁有自己熱愛的事物的人,也知道熱情對研究來說是一項重要的因素。不過,親眼見到一大群對自己的研究充滿無限熱情的人們,真正了解到這些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在休息時間時,學者們聚在一起互相分享及討論研究近況、給予建議,甚至是談論往後的合作,他們的眼神個個都充滿了熱情。當時眼前看到的這些,對我來說非常震撼,也是非常珍貴的畫面。原來就是這樣的熱情,才有辦法在辛苦的研究之路上支撐著他們。如此近距離的體會熱情的定義,無疑是我最大的收穫!

最後,非常感謝許淳潔教授的指導,還有一起努力的同學們:陳靜儀、張芳瑀、劉怡廷以及陳沛云,有你們,才能讓我這個菜鳥有機會見見大場面,去感受以及體會以前不曾有過的經驗!  


延伸閱讀

  1. '19 Glossika 語言學實習生經驗分享
  2. 對教育新創團隊有興趣嗎?快加入 Glossika 和我們一起成長吧!
  3. 語言學習工程團隊會遇到什麼技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