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跟臺灣一樣,可以分成「北、中、南、東」四個區域。原東德的部分視為東部地區,前西德的部分則可再細分為北、中、南三個地區。

這個篇文章要跟大家介紹中部四邦的其中兩邦,地理上主要被稱作萊茵蘭(Rheinland)、西法倫(Westfalen)、薩爾蘭(Saarland),而歷史上皆是由普魯士國王統治的地區。現代德國的「北萊茵邦」,以及「薩爾蘭邦」。

萊茵河

不過,有「北萊茵」卻沒有「南萊茵」,因為北萊茵算是從原本的萊茵蘭 Rheinland 分割出來的,南部就繼續使用這個名稱,就像北馬其頓(North Macedonia)跟馬其頓(Macedonia)這樣。

此外,有「西法倫」也未必有「東法倫」,東法倫(Ostfalen)是一個千年以前的古老地理名詞,現今只在很特定的場合下使用,如同只有品酒或搭客運去宜蘭的時候,才會用到「葛瑪蘭」。

德國地名多依賴中國機器人的翻譯,狀態本已不佳,再加上數億使用者強勢主導著華文市場,更讓翻譯名稱陷入一團混亂,平添一般人認識德國的困難。【認識德國各邦】系列文章希望透過東、南、西、北四個分區介紹德國各邦的概況,並期待提出忠於德文原文,符合我國用法習慣,又具備溝通價值的友善地名翻譯供各界參考,進一步幫助讀者建立對於德國更統整性的認識。

北萊茵邦(Nordrhein-Westfalen)

說到萊茵,那就一定跟萊茵河有關。

「萊茵河防線」在歐洲歷史上一直具有政治跟戰略的重要性,構成古羅馬帝國的邊界,左岸屬於羅馬帝國,右岸就是不歸屬於帝國的「化外之地」,羅馬人在左岸建立了一個巨大的拓殖地(拉丁文:Colonia,英文:Colony),成了今日的科隆(德文:Köln,英文:Cologne)。拿破崙戰爭的時候,法軍打到萊茵河畔,併吞萊茵河左岸的德國領土,今日德國的北萊茵邦、萊茵邦、薩爾蘭邦幾乎都在法國的控制之下,直到1871年德法戰爭勝利,德意志帝國成立,才收復失土。

北萊茵邦全稱為「北萊茵-西法倫邦」(Nordrhein-Westfalen),由古代普魯士王國的萊茵省(Rheinprovinz)北部,以及西法倫省(Provinz Westfalen)合併而成。萊茵省南部則成為現代的萊茵邦(Rheinland-Pfalz)還有薩爾蘭邦(Saarland),在後續的段落會跟讀者們一一介紹。

北萊茵邦是全德國人口最多的邦,最大的城市就是科隆,而光是「萊茵-魯爾都會區」(Metropolregion Rhein-Ruhr)就有一千多萬人,這是萊茵河以及魯爾河附近,一連串中小型城市所構成的都會帶總稱,尚可細分成「萊茵」以及「魯爾」兩區

【魯爾區】Ruhrgebiet

魯爾河是萊茵河的支流,其沿岸在工業革命時代,透過航利之便發展起工業地帶(魯爾工業區),曾經是德國重工業的心臟,吸引了大量的勞工及居民,城市也發展了起來。戰後產業轉型之後,魯爾區原先的這些工業城市也亟欲轉型成宜居城市,於是致力投入環保以及綠化工作,成為近年德國推展環保的典範。

「魯爾2010」(Ruhr.2010)是繼 2000 年漢諾威世界博覽會之後,德國再度重金投入改善基礎建設的重大計畫,而這樣的付出得到了甜美的收穫,魯爾區 53 鄉鎮推派愛森市(Essen)為受獎代表,在 2010 年代表整個魯爾區榮獲「歐洲文化首都」的稱號。

除了地理位置居中,向來被視為魯爾區「中心」的愛森,魯爾區還有另外三個比較主要的城市:

杜伊斯堡(Duisburg)

是魯爾河、魯黑運河(Rhein-Herne-Kanal),以及萊茵河的交會口,在航運跟經濟上的地位非常重要,也是早年魯爾工業區輸入原料以及輸出產品的吞吐口,發展成港口城市。

波洪(Bochum)

波洪以東就屬於「北萊茵-西法倫」當中的西法倫(Westfalen)地界。依照香港粵語發音亦有譯為波琴。跟其他魯爾區的城市相比起來,波洪似乎多了一分書香氣息,這裡擁有九所大專院校,儼然成為魯爾區的教育中心,以該地區為名的魯爾大學(Ruhr-Universität Bochum)也座落於波洪。

多特蒙德(Dortmund)

地理上也位於西法倫,是整個魯爾區最大的城市,人口大約60萬,以擁有成績傲人的足球隊伍(Ballspielverein Borussia 09 e. V. Dortmund,簡稱 BVB)而聞名,在德國內外受歡迎的程度絕不亞於「拜仁慕尼黑」。

【明斯特】Münster

明斯特位於西法倫,但不在魯爾區裡面,因此不是「萊茵-魯爾都會區」的一部分,所以獨立出來一個段落,以免混淆。明斯特過去是普魯士王國西法倫省(Provinz Westfalen)的省會所在。

造成歐洲八百萬人喪生的神聖羅馬帝國諸侯內戰:三十年戰爭 (Dreißigjähriger Krieg, 1618-1648),各邦國 1648 年在明斯特簽下一系列的《西法倫和平條約》(Westfälischer Friede)而告結束,因此明斯特又被稱為「和平之城」。這個條約也被認為是現代國際法體系,以及主權國家概念的形成。

這裡是德國著名的大學城,因為靠近北德以及荷蘭,地勢低平,許多學生及居民常以腳踏車通行。我們曾介紹過明斯特大學,它是一座宮殿大學

明斯特大學

【萊茵河沿岸】

相較於魯爾河附近以及西法倫地區早年大多是工業地帶和農田,古代的諸侯貴族們以及商業活動等,還是集中在萊茵河流域這一側的城市群。包含北萊茵邦首府杜塞道夫(Düsseldorf)、第一大城科隆(Köln)、前西德首都波昂(Bonn)。這三座城市可說是北萊茵最引領風騷的,居民最愛互相競爭比較誰的城市最棒,有點像日本關西京阪神那樣。

杜塞道夫

杜塞道夫 Düsseldorf

杜塞道夫自從普魯士王國開始,一百多年間都是萊茵省議會的所在地(省府卻設在萊茵河中游河谷的城市科布林茲 Konblenz),後來則成為現代北萊茵邦的首府。

其最大的特色是擁有全世界最大「海外日本人」(日僑)社群。簡單說就是日本人很多!一年一度的日本節(Japan-Tag Düsseldorf)閉幕煙火更為這座城市掀起一波高潮。在這裡可以找到道地的日本料理,其他各式亞洲料理和亞洲商品也都相對齊全。因此在「美食沙漠」德國,杜塞道夫可說是「很好吃」,許多長居德國的亞洲人往往喜歡到這裡來,找尋味蕾與身心的慰藉。

杜塞道夫是萊茵河下游的重要河港,不遠的出海口就是荷蘭的世界港口鹿特丹。由於荷蘭有長年海外殖民的歷史,過去獨佔日本幕府貿易,又殖民印尼三百年,至今仍有大量來自亞洲的形形色色商品在鹿特丹上岸,供應著歐洲廣大的亞洲社群,像是巴黎的越南社群、阿姆斯特丹的印尼社群、杜塞道夫的日本社群,當然還有很多中國移民。杜塞道夫也是德國西北部的航空門戶,是德國第四名的重要國際機場,可以直飛東京。

科隆 Köln

擁有 100 萬人口,是萊茵河沿岸最大的城市,德國第四大城。羅馬帝國時代即以拓殖地(拉丁文:Colonia,英文:Colony)的型態建城,是德國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自古以來作為神聖羅馬帝國選帝侯科隆大主教(Kurfürst, Erzbischof von Köln)的封邑,歷代大主教統領教區內的天主教徒至今,地位依然崇隆。

科隆 Köln|科隆大教堂(Kölner Dom)
  • 世遺之城科隆

世界文化遺產科隆大教堂(Kölner Dom)是科隆最重要的瑰寶,全黑又巨大的教堂塔高聳入雲,是全世界最高的哥德式雙塔,視覺上非常震撼。然而科隆大教堂建築本體過於龐大,最佳觀賞位置未必是在中央車站的教堂周邊,萊茵河右岸的 KölnTriangle展望台或許是比較好的地方。

  • 古龍水之城科隆

這裡是古龍水(法文:Eau de Cologne,德文:Kölnisch Wasser)的故鄉,據說是為了不愛洗澡的貴族而發明的清淡香水,可是味道並不持久、需要一直噴,可能也是一種樂趣吧?科隆啤酒(Kölsch)也是口味偏清淡、清爽,喜歡濃烈口味的人(像是筆者我)可能要選擇其他品項。

  • 嘉年華之城科隆

跟杜塞道夫、美茵茲(Mainz)這兩個萊茵河畔的城市合稱德國傳統嘉年華會的三大重鎮。其實這個天主教的宗教傳統在萊茵河流域都很盛行,甚至連萊茵河下游信奉新教的荷蘭人也瘋迷。不過,據說還是以科隆的嘉年華場面最盛大、最熱鬧。

  • 同性戀之城科隆

這座城市裡有著活躍的同志社群生活。阿姆斯特丹、科隆、柏林在早年都是著名的同志城市,不過近年來隨著社會變遷、網路普及,以及性別平權意識提升,科隆的同志地景以及生態似乎也慢慢改變,不再像過去那麼明顯集中了。

波昂 Bonn

樂聖貝多芬的故鄉,前西德首都。雖然曾是首都,實際上卻是萊茵河畔一個寧靜的小城,人口只有30萬。黑爾街(Heerstraße)是波昂春天最美的一角,一到花季,街上兩旁的樹木全都開滿櫻花,幾乎可以用「結實累累」、「沉甸甸」來形容,形成足以遮蔭的櫻花隧道。

波昂 Bonn|黑爾街(Heerstraße)


兩德統一,首都遷往柏林之後,德國聯邦政府截至目前仍有一半的中央部會仍位於波昂,讓它變得有點類似「陪都」(副首都)的地位,波昂因此標榜自己是「聯邦之城」(Bundesstadt),這個詞如果用在瑞士的話,指的就是真正的首都了呢。

在德國參觀博物館通常需要買門票,但波昂有一個免費的國家歷史博物館 Haus der Geschichte,專門展出 1945 年以後的德國當代史,了解德國如何從納粹之後走向民主與共產兩陣營的對立,然後又如何從這樣的分裂局面中,用民主把國家縫合起來,很值得一看。

【亞恆】 Aachen

這個極富歷史性以及歐洲性的小城市並不在萊茵河邊,也不在「萊茵-魯爾都會區」的範圍內,因此獨立出來一個段落,以避免混淆。

一千多年前,歐洲之父查理曼(拉丁文:Carolus Magnus,法文稱「查理大帝」、德文稱「卡爾大帝」)是日爾曼人的祖先,當時的古代民族稱為「法蘭克人」,他們最早就是在這裡發展出政治體系。查理曼死後帝國分封給三個兒子,變成東、西、中三個法蘭克王國,並逐漸形成日後的日爾曼、法蘭西、義大利。到了現代,對於歐洲統合的有功人士或團體,會獲頒「查理曼獎」,用意即是在彰顯歐洲統合的悠久傳統。

現在的亞恆大教堂(Aachener Dom)前身就是查理曼的皇宮,是德國第一個登錄的世界文化遺產,顯見其重要性。我們曾經介紹過的德國之聲德文教材【Deutsch – warum nicht?】就是以亞恆為背景,其場景「歐洲飯店」所表達的也是歐洲統合、流通自由的傳統。事實上,亞恆跟荷蘭林堡省以及比利時德語區接壤,是通往林堡省會馬斯垂克(Maastricht)以及德語區首府歐伊朋(Eupen)的入口,跨國交通往來密切,是名符其實的「歐洲之城」。

(馬斯垂克是荷蘭林堡省的省會,是歐元的故鄉。1992年《馬斯垂克條約》Vertrag von Maastricht 確立了歐元的推展,在歐洲統合史上邁出關鍵的一大步,因此馬斯垂克也是一座重要的「歐洲之城」。)

薩爾蘭邦(Saarland)

薩爾蘭邦舊稱撒爾(Saar),是個很特別的地方。在神聖羅馬帝國時代,主要受到選帝侯特里爾大主教(Erzstift und Kurfürstentum Trier)、洛林公爵(Herzogtum Lothringen),以及拿紹家族的薩橋伯爵(Grafschaft Saarbrücken)等諸侯分別管領,是個傳統上說日爾曼語的地方。維也納會議列強權力重分配之後,隸屬於普魯士王國萊茵省(Rheinprovinz)。

薩爾蘭位於德國西南邊陲,全境多山,平地狹小,但饒富礦產,因此法國一直覬覦這個地方,在併吞洛林公國之後便劍指薩爾蘭,分別在拿破崙戰爭、一次大戰及二次大戰擊退德國,三度佔領此地並取得煤礦開採權。

納粹垮台之後,德國被英、法、美、蘇四國盟軍分區佔領,後來英法美三個佔領區合併成立西德,當時還叫做撒爾(Saar)的薩爾蘭並沒有加入,而是繼續在法國的管理下成立特殊的政治實體:撒爾保護領(德文:Saarprotektorat,法文:Protectorat de Sarre),因為法國希望扶植薩爾蘭成為獨立國家,成為德法兩大強權之間的緩衝區。

不過法國這個願望最後並沒有實現,薩爾蘭居民原是普魯士王國臣民,自古以來也說著日爾曼語,大多認同自己是德意志人,儘管作為法國保護領也以德文為官方語言,他們並不想獨立,公投結果 3:7,以多數決定在 1957 年加入西德,回歸德國的懷抱,成為德國面積最小的邦(柏林、漢堡、布萊梅等「城邦」除外)。

薩爾蘭邦有一半的邊界跟法國接壤,西邊還有一小部分隔著莫澤河(Mosel)跟盧森堡相望,而對岸那個盧森堡小村莊就是大名鼎鼎的「申根」(Schengen)。由於地理位置跟歷史遭遇特殊,薩爾蘭非常具有「歐洲性」,首府薩橋(Saarbrücken)更是直接跟法國接壤,一度被考慮作為歐盟總部的所在地。

不過當年還是決定把臨時總部先設在盧森堡市,後來更將永久總部遷往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雖然很可惜,但從後見之明來看,薩橋作為戰敗國的清貧邊城,它的城市建設及發展,確實遠遠無法跟盧森堡以及比利時的首都相比。

此外,薩橋的歷史背景及地理位置雖然確實具備德法和解的象徵概念,但設立歐盟總部的意義不能僅僅集中於此,後續尚有英國的角色需參與其中,因此鄰近英吉利海峽的布魯塞爾可能才是更好的選擇。(德法和解的象徵後來就以歐洲議會 European Parliament 設於德法邊境的史特拉斯堡 Strasbourg 來擔當。)

儘管如此,薩爾蘭邦還是利用它邊疆的地緣關係,從 1970 年開始聯合旁邊的盧森堡、法國洛林地區(Lorraine),組成薩洛盧同盟(Saar-Lor-Lux),在經濟、文化、社會各層面謀求跨區域的整合發展。時至今日,已經擴大到不只是當初的「薩洛盧」,還涵蓋了比利時瓦隆大區(Wallonie,包含法語區和德語區)、德國萊茵邦(Rheinland-Pfalz)等,形成「五個地域,一個廣域(Großregion)」的區域治理型態。

這樣的架構,或許也把當年法國希望在薩爾蘭建立「德法緩衝區」的願望,換個更有彈性的方式重新實踐了出來,也更符合當代的治理概念。

臺灣在德國中部的代表處

德國中部四邦包含北萊茵邦、薩爾蘭邦、黑森邦、萊茵邦,由我國駐德代表處的法蘭克福辦事處領轄。


一起學習德文,了解德國文化!

想自學德文,卻不知道怎麼開始嗎?Glossika 提供完整的德文聽說讀寫訓練,利用演算法量身訂做符合使用者程度和喜好的學習內容。你可以聆聽母語人士的錄音檔來學習道地的口音,隨時隨地反覆練習提升德文水平。

Glossika 提供 7 天免費試用,申請帳號不必輸入付款資訊,不用擔心試用期結束後被意外收費的窘境,立即加入 Glossika 的德文學習行列吧!

Glossika-Learn-German


延伸閱讀

  1. 【認識德國各邦 2 】文化色彩濃厚的南部各邦:拜揚(巴伐利亞)&巴登-福騰堡邦
  2. 【認識德國各邦】什麼是聯邦?德國為什麼是聯邦?
  3. 【自學德文】推薦 6 個適合任何程度的德文 Podcast 節目,提升你的德文聽力

🦉 追蹤我們的 YouTube / Facebook /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