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與日本的歷史淵源

臺灣和日本的友好關係大家都知道,臺灣到日本也不過「一張機票,說走就走」的距離,你有去過日本沖繩縣 (Okinawa) 的宮古島 (Miyako) 嗎?宮古島有怡然開闊的景緻,還有人稱「宮古藍」的無盡長藍,海天一色,號稱「東海上的馬爾地夫」,除了藍天和無盡的海景,你知道大約在 150 年前,日本的宮古島其實和德國有一段歷史淵源嗎?繼續往下看這段日本歷史故事!

宮古島在哪裡?怎麼去?

宮古島距離臺灣雖然比起日本內地更近,但目前沒有臺灣直飛的班機,也沒有廉價航空,必須先飛到沖繩縣的首府那霸市,再轉機「往回飛」才能抵達。

宮古島與台灣的相對位置圖|Google 地圖

這種近在身邊卻又反而遙遠的距離錯置感,讓「宮古島」更添神秘的色彩,這個名字多半也只會在颱風來的時候,才會出現在臺灣電視台的氣象報導上。

宮古島海景|Google 地圖

說到颱風,一百多年以前,宮古島發生了一則德國人和宮古島民因為颱風而感恩相遇的故事。原本毫不相干的兩個地方,因為一場颱風而牽起了一段緣分。對於目前生活在德國的金桃而言,這是宮古島讓我最感到有趣的部分。

大約 150 年前,有這麼一段故事...

1873 年(明治 6 年)7 月,有一艘名為羅貝森號 (R. J. Robertson) 的德國商船,從中國的福州出港,準備航行前往澳洲,途中卻遇到颱風,被吹到宮古島南部的海岸附近撞上礁石,船毀人危。這時候,宮古島民冒著「驚滔駭浪」,駕著舢舨小船前往救援,船長 Hernsheim 和船員總共八人,都全部獲救。

儘管言語不通,船長和其他被救起的船員仍獲得島民相當良好的照料跟款待,他們在宮古島休養了一個多月。34 天過去,船長和船員都恢復了健康,可以再次出海行船。這時候,宮古島的地方政府送給他們一艘官方的船,讓他們一帆風順,最終平安回到德國。

船長 Hernsheim 和船員們回到德國之後,就把這件死裡逃生的東方歷險事蹟告訴他們的同胞,大家都感到不可思議。船員們遇難落入異族人的手中,不但沒有被殺掉或趁火打劫,居然還受到寬大的對待並且平安回到家鄉來,這簡直是太幸運了,感謝上帝(Gott sei Dank)!這件事情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最終傳到了當時德意志帝國(Deutsches Kaiserreich) 皇帝威廉一世 (Wilhelm I.) 的耳中。

德皇威廉一世聽聞這個故事之後,對於宮古島民善待德國人民的行為,深受感動。於是在事發的三年後,也就是 1876 年(明治 9 年),德皇特地派遣海軍艦艇齊克洛普號 (Cyclop) 前往宮古島。

同年 3 月 20 日,命人在宮古島市「漲水港」(也就是今天的平良港)附近的緩丘之上,建立一座「皇帝碑文碑」(後來日本政府稱為「皇帝博愛紀念碑」),以德國皇帝的身分感謝宮古島民的善行義舉,希望世世代代都能記得島民這項高尚的情操,以及德國的感恩。紀念碑很快地在兩天後就完成,22 日進行了揭幕式。

德意志皇帝博愛紀念碑|宮古島市官方網站

德意志皇帝博愛紀念碑的碑文解析

紀念碑的上半段是德文,下半段和背面則是漢文(當時宮古島屬於琉球王國,跟古代越南、韓國、日本一樣,官方文書都使用漢文),明確記載著船隻遇難和救助活動的情形,碑文原文如下:

【德文部份】

「Im Juli 1873 ist das Deutsche Schiff R. J. Robertson geführt vom Capitain Hernsheim aus Hamburg an den Felsen vor der Küste von Typinsan gestrandet. Die Besatzung ward mit Hilfe der Einbewohner gerettet, in Sicherheit gebracht und während 34 Tage gastlich aufgenommen, bis sich am 17. August 1873 die Heimreise bewirken liess.

In dankbarer Anerkennung dieses rühmlichen Benehmens haben WIR WILHELM VON GOTTES GNADEN Deutscher Kaiser, König von Preussen die Aufstellung dieses Denkmals zu bleibender Erinnerung angeordnet.」

【漢文部分】

歲在一千八百七十三年七月間,由德國漢布海口(即漢堡港)駛出兒依羅被孫(Europäscher,歐洲的)夾板船一隻,途經太平山島海沿,悞觸礁石而毀,船主亨思嗐模 (Hernsheim) 暨水手人眾,荷蒙彼處土人從驚滔駭浪中,措諸衽席之上,且三十四日之欵納周旋,始終如一,迨是歲八月十七日歸而述於眾,朕聞,甚嘉島民之存心仁厚也,乃立碑島側,俾垂之後世,以誌不忘云。大德意志帝國奉天承運皇帝布國主威立燕(Wilhelm,即德皇兼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御筆

這兩段碑文雖然描述的是同一件事,但本質上並不是翻譯關係,亦即漢文部分並非從德文原文翻譯過來,而是依照德文意旨獨立寫作的,甚至漢文寫得比德文原文還要華麗。從碑文當中也可以看得出來,儘管有些零星的舊式用字,但百餘年前的德文結構和現代德文並沒有太明顯的差異;反倒是漢文部分,當時的文言文跟現代白話文相較之下,差異甚大。

皇帝博愛紀念碑的碑文內容目前並不是很容易找到,詳實記載文字並分享出來的資源很少,就算找到資料照片也往往模糊不清,或遇上異體古字,因此本文特別感謝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蔡孟哲博士,以及德籍亞歷山大.雷克 (Alexander Recke) 先生協助謄寫,才讓碑文原文這麼清楚地呈現於讀者面前。

皇帝博愛紀念碑的碑文拓印|拓本の秘密:dicekey

德國與宮古島的後續發展:再立碑、寫教科書、蓋個城堡!

60 年後,1936 年(昭和 11 年),德國的駐日大使又來到宮古島,出席「獨逸皇帝感謝碑六十周年紀念式典」(「獨逸」是日文ドイツ的舊式漢字,即「德意志」的意思),這次更回到當年發生船難的現場,由當時的日本國會貴族院議長近衛文麿(不久後成為日本首相)手書,在船難現場立下第二個紀念碑:「獨逸商船遭難之地」碑。隔年,1937 年(昭和 12 年),宮古島民拯救德國船員並獲德皇致謝的這段美談,由日本教育部以「博愛」為題,編入小學「倫理與道德」教科書第四冊,作為教材通行全國。

半個世紀又過去,當地人在 1987 年(昭和 62 年)提出一個構想,欲在船難原址建立一個「德國文化村」,這項建設在 1996 年 (平成 8 年)正式完工啟用。映著宮古島紺碧的海水,現在大家可以看見海邊矗立著一座歐式城堡,這便是文化村內仿德國萊茵河畔馬克斯堡 (Marksburg) 外觀所建造的「博愛紀念館」。

宮古島德國文化村與博愛紀念館|「宮古島紹介」

展覽內容除了皇帝博愛紀念碑上記載的船難事件,也包含了胡桃鉗公仔、格林童話、柏林圍牆等德國的歷史與文化素材。2000 年,時任德國總理施若德 (Gerhard Schröder) 也曾親自到訪過宮古島的德國文化村,並肯定這裡是德日文化交流的重心。

德意志與宮古島一百多年前的那段感恩相遇,直到今天都沒有被遺忘,我想這段故事也將會永遠傳頌在這個世上。

如果你打算到德國或日本旅行,可以學學一些實用的德文或日文句子!Glossika 平台上有上千個句子還有母語人士的錄音檔,透過模仿母語人士說話及複誦,幫你一步一步建立德文日文語感,培養你的外語軟實力!註冊就有免費  7 天試用,且試用期間無需先提繳信用卡資料,不用擔心試用完後被收費!金桃邀請大家和 Glossika 一起學習、成長。

Glossika 外語自學平台介面圖

延伸閱讀

  1. 【比利時語言】認識隱藏版的「德語系國家」,看比利時和德國的歷史糾葛
  2. 【盧森堡語言】盧森堡的多語軟實力-盧森堡人能說多種語言,但更愛自己的母語
  3. 【語言保育】追尋歐洲失落的菲仕蘭語:其中一種菲仕蘭語幾乎已經消失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