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台灣本土價值,說唱台語悠揚音韻
熱愛台語的 Yokita 老師,熟稔台灣各地不同的口音,投身台語教學不遺餘力,於臉書粉絲專業失控的台語課中以多元主題分享台語的聲韻規則,甚至是介紹生活中不常說的字詞,老師也一併補充精闢的解釋。從 Glossika 整理好的台語種類和特色說起,藉由此次訪談,Yokita 老師帶大家了解更深入的台語音調奧妙,體認台語並不是只是一門說的語言,它的拼音系統更蘊含聲韻的起承轉合,而書寫文字飽含漢字的文化脈絡。
第五集 #HangoutWithGlossika 人物專訪,由台語流利的 Claudia 接下主持棒,從小與長輩溝通養成順暢的表達能力,目前學過英文、日文,未來將繼續以縝密的觀察力學習韓文。(* 文章底下附有專訪影片)
從流行歌曲發現台語細緻的韻律特色
前陣子傳唱大街小巷的當紅歌曲 ─ 魚仔,台語歌詞可謂是整首歌的亮點,沒有鼻音的「游來游去(泅來泅去 siû lâi siû khì)」和有鼻音的「想來想去(siūnn lâi siūnn khì)」搭配在一起,讓人認識台語繚繞和諧的韻味。
像後者這樣透過鼻腔共鳴發出的音稱做「鼻化元音」,是台語的一大特色,如果一唱反,歌詞完全就無法連貫了!對此,Yokita 老師補充,本身講話就有鼻音的人,那另外一個詞語的鼻音就要「夭壽重。」反之,說話本來就不帶鼻音的人,就要在辨別不同詞彙的時候,在鼻子下點功夫了,盡量做出聲調差異,才能說得更正確,表達更完整。
台語的音韻特色種類豐富,吸引外國人體會台灣在地之美,不過,聲調起伏往往成為他們共通的學習困擾。在 Yokita 老師多年台語教學經驗中,他發現日本人經常搞混 ㄢ 和 ㄤ 的發音,例如:做工(tsò-kang / tsuè-kang)、時間(sî-kan)。而美國人則是因為英文沒聲調的緣故,不熟悉台語每個字詞都有相對應的聲調。
除了有無鼻音的差異,台語還存在一個顯著的特色 ─ 文白異讀。
語境不同,隨之影響台語發音差異
「文白異讀」顧名思義,表示同一個字擁有兩種相異發音的情形。閱讀古書的讀音為「文言音」,又稱文讀、字音,而另外一種日常生活使用的「白話音」,又稱白讀、語音。Yokita 老師說,其實文言音和白話音現在已經都混合使用了,自然到我們不太察覺,溝通也沒有太大的阻礙。
以「生死有命」為例,我們可以用台羅拼音清楚識別兩者差異。
- 文言音:sing-sú iú-bīng
- 白話音:senn-sí ū miā
這樣唸法的不同,並非為了刻意去裝出特別的語調,而是舊有習慣的延續,因為語言的使用沒有絕對。雖然「生死有命」用文音讀,不過我們仍會用白話音解釋,更讓人好了解它的意義。一個拿來說,一個拿來解釋,兩種讀音都能發揮得淋漓盡致。
另外還有,有些同樣的字有著不同讀音,用以表示語意不同。
例如:空間
- 文言音:khong-kan(抽象範圍)
- 白話音:khang-king(空出來的房間)
當我們明白兩種讀音代表的相異概念,就比較不容易互相混淆。雖然有的詞彙唸法搞錯,無傷大雅,但有些字詞,音的正確唸法,可就要多加注意了!
例如:出山
- tshut-suann(出殯,意旨往生者入土為安)
- tshut-san(重出江湖,意旨重新回到崗位)
即使字都一樣,音也很相似,但是意思可是差了十萬八千里,因此學語言時千萬不能只是含糊帶過,聲調的奧妙需要意會與言傳同時兼顧。
掌握台語八種聲調,進階變調系統難不倒
中文有四種聲調已經夠讓外國人頭疼,台語更是多達八種讀音!甚至連中文母語人士也不一定會。想讓台語學習更上一個層次,不只要記憶基本讀音,還需懂得玩味各種進階讀音變化,因為幾乎在日常對話中,台語都是會變調的!
註:台語第二聲和第六聲相似,因此也有人說台語其實只有七個聲調。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Yokita 老師接著用一連串的例證,和我們說明台語的變調規則,多元又有趣。例如:「花車(hue-tshia)」的花,按照原本的發音來唸,聽起來就會像是「火車(hué-tshia)」。但倘若依據火原本的發音,又會變成在說「貨車(huè-tshia)」,然而,依照貨原本的發音來講,讀音又好似「會車(huē-tshia)」。從以上例子來看,聲調可謂是台語的精隨,如果說得不準確,意義也跟著變調了。
「我們說話就是要常聽常說,缺一不可」Yokita 老師說道,因為學語言都是從學說話開始,訓練台語發音順暢又不混淆的秘訣,就是模仿別人的聲調起伏、學習別人的說話方式開始,經常練習聽與說,自然就能將語言揣摩得道地,不只求標準,還力求聲韻的美感。
對於期望說一口流利台語的初學者,Yokita 老師也給予誠心的建議,克服發音瓶頸的關鍵,在於找到盲點,直接命中問題的核心!
台語初學者,從學習問題的根本調整發音方式
首先,分析學習問題的癥結點,將它們分門別類,再找出相符的解答。好比有的人台語入聲字說不標準,就請先回過頭研究入聲字的聲韻規則。
入聲字是一種短促、急收的音,也就是音韻學中,塞音 (stop) 的概念。像是「德國失業率直直落 (Tik-kok sit-gia̍p-lu̍t ti̍t-ti̍t lak)」,這裡每一個字都是入聲字,韻尾就要收的快又準,而且專有名詞、國名的台羅拼音也要記得字首大寫。
這樣的句子可能在生活中不太會使用,沒關係,語言即是生活,Yokita 老師又舉了更貼近台灣在地文化的例子。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最香的滋味是小吃。相信大家一定都曾拉著一個板凳就坐,省去填菜單的時間,只要直接說:「老闆切素肚 (sòo-tōo) 的速度 (sok-tōo) 要快一點喔!」立刻就能享用豐富的黑白切。這句話也藏了聲調的小祕密,記得別把入聲字放錯地方了,想要老闆快速上桌,「速」這個字也要說得急促!
生活經驗處處是學問,除了模仿語調還不夠,有足夠的背景知識,理解這門語言的規則,才能讓學習事半功倍。遇到不懂的地方,藉由自己找答案的過程,培養對語言的細膩度,下次面對同樣的疑問,就會更仔細小心。
扭轉刻板印象,台語也可以說得很優美
大家比較聽得懂,或是電視上常聽到的聲調,被稱為「普通腔」,其實也是獨立出來的一種腔調。由於口音的概念是建立在地區之上,不同區域有著不一樣的說法,自然就變化成不同的口音,並沒有哪種腔調特別優越。明明會說台語的人,卻聽不懂其他地區的腔調,這都也是常有的事。而不會說台語,認為台語是老一輩的語言的人,也大有人在。
Yokita 老師藉此平反這樣的刻板印象,台語當然可以說得很有氣勢,但也可以講得很秀氣,「不管說什麼語言都要說得有氣質,不用覺得現在在說台語,所以講話可以粗魯一點,比較像台語的口氣。」
透過話語形式,能夠展現一個人的特色,這取決於你自己學語言的態度與個性。
無論是哪種語言,好話都很動人,而壞話都很傷人,「哪種好壞,我們都要保存下來,這才是正常的語言。」Yokita 老師說道。為了表現喜怒哀樂,語言是我們抒發的途徑之一,肯定有好有壞,但是要慎選說話的時機、場合與對象,因為語言的力量無形,但卻很強大,和有水準的人說話我們就講有修養的話,和沒水準的人說話,我們也無須和他客氣。
面對台語式微,自幼打造語言環境讓文化薪火相傳
訪談最後,Yokita 老師根據目前台灣台語學習的現況,提出一個引人深省的想法。越珍貴的東西越少,品質越有保證,但是語言真的能夠相提並論嗎?
若將台語使用人數的計算範圍縮小至不同年齡層,可以發現,中、老年人中大多還是以台語溝通為主,但是現今台語在教育環境中近乎沒落。可想而知,有的青年或多數年紀更小的學生族群,生活圈內使用台語的機會也大幅減少。
精通台語的 Yokita 老師表明,台語這個少數語言能復甦成為多數語言,是一個夢想。
因此,我們若盼望台語世代流傳下去,延續前人的智慧,必須從孩提時期開始,向孩子扎根台語的基礎。有人反應,孩子就是聽不懂台語該怎麼教?Yokita 老師回答得很直接,「不是孩子聽不懂就不對他說台語,若是這樣想,台語注定將死。」萬事起頭難,沒有人天生就會說這些語言,越是聽不懂,才要別人教,將不會的字詞解釋清楚,久而久之就觸類旁通了。也不用害怕講大家不熟悉的詞彙,或是計較它的正確與否,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去解讀世界,當他人透過語感認定你說的話是對的,自然就願意追隨你的說法,語言也因此保存下來。
拼湊逐漸失傳的記憶,完整語言的意義
台語不僅止於為日常溝通的工具,它內含我們對家鄉的情懷。想將語言堆砌地更有生命力,就大膽去創作新詞吧!與傳統互相激盪,讓語言繼續在生活中活靈活現。新的用詞誕生沒有統一流程,也沒有專家認定的標準答案,「生得好,自然就會流傳,生得壞,這個說法就沒人使用。」是 Yokita 老師為所有語言學習者留下的字字箴言。
發揚台灣在地語言,從你我做起,Glossika 的台語訓練完全免費
Glossika 是一個線上的外語自學平台,提供 62 種語言的練習內容,其中台灣的台語及客家話都是免費使用。我們致力於用最有科學根據和有效率的方法協助大家做好語言的口說流利訓練。立即註冊學台語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