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突破了初學德文的階段,還有興趣繼續學德文,想必德文已經成了你生活中的一部份,我們分享過許多初學德文的學習資源,這篇文章特別針對已經對德文相當熟悉、並希望能再更進階學習德文的學習者,提供給你 6 個學習方法,幫助你在原有的德文基礎上更強化,甚至進化你的德文能力。
方法 1:運用德文食譜學做菜
「從做中學」是這個學習方法的中心思想。
德文的食譜有很多類型,其中純素料理、印度料理、日本料理是目前市面上最受歡迎的幾種,這可能跟德國越來越講究養生、環保的潮流有關。
看食譜學做菜,期待最終烹調出美味的料理,你會仔細閱讀每一個步驟和每一種材料的名稱,小心翼翼的按照食譜的指示烹調,這個過程會讓人印象深刻,你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學到很多關於料理的德文專有名詞。
方法 2:用德文閱讀你已經看過的書
假設你讀過《哈利波特》這本暢銷小說,可以去找相應的德文版來閱讀,利用已經知道的故事情節去接觸德文版本,遇到不會的德文單字時,也不會因此而被打斷,反而能學習到新的字彙。
也可以試著找自己專業領域的德文版書籍來閱讀,原理是相同的,因為你已經對這個領域有一點基礎認識了,不需要從零開始接觸,只需要在熟悉的領域中悠遊就好。
💡 如果你的專業是法律,臺灣的法學理論和重要法律大量引自德國,閱讀德文版的《法學緒論》會有很奇妙的感覺,似乎只有語言不一樣,內容概念竟是極端相似而充滿熟悉感。
方法 3:用德文來學習其他語言
這個方法和上一個相似,也是運用你熟悉的第二外語來學習。
把德文當作工具,用德文來學習其他語言,學習新語言的同時,不用擔心學過的德文會退步。你可以利用 Glossika 的母語轉換功能,將母語轉換成熟悉的德文來學習新的外語,但如果覺得不習慣也不用擔心,隨時都可以再調整回來成熟悉的語言。
💡 Glossika 提供 7 天免費使用,試用不用事先提繳付費資訊,不用擔心試用結束後會被自動收費
方法 4:聽德文音樂並把歌詞背起來
很多人在學英文的時候可能有試過邊聽英文歌、邊把英文歌詞背下來,學德文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在我自己的華語教學實務上,我很喜歡鼓勵學生背唐詩。概念是一樣的,因為詩/歌擁有韻律,能把語言更緊密的黏在一起,利用動態的韻律可以更容易記住原本靜止又分散的語詞。
目前已經解散的德國男聲合唱團 Wise Guys,他們的無伴奏合唱(A cappella)親切溫暖,歌詞平易近人又帶點幽默敘事,風靡德國 20 年,如果你還沒有接觸過德文歌曲,Wise Guys 這個團體推薦給你。
💡 無伴奏合唱(A cappella):中文稱「阿卡貝拉」,意思為無樂器伴奏的純人聲音樂
其實許多古典音樂家的母語都是德文,他們寫的歌劇也是德文,這些劇本可以作為學習德文的素材,例如我非常喜歡莫札特歌劇《魔笛》裡的夜后一曲,網路上還有很多人介紹他們自己喜歡的德文歌曲,也很值得參考看看,也歡迎大家在底下留言你喜歡的德文歌曲。
雖然歌曲、歌劇有時為了要押韻或跟上節拍,會使用一些不尋常的填詞,但利用歌曲來學習語言,就算不是完全懂其中的意思(例如唐詩是文言文,歌劇偏古文),也能培養你對這個語言的語感。
方法 5:盡可能跟德文母語人士說話
這裡可能有一個大家從來沒有想過的障礙。德國人的「德文頻率很高」,他們看到亞洲臉孔的第一個反應常常是「直接切換至英文頻道」,這種情況尤其常見於服務業或校園。
如果你的「德文頻率不夠高」,也就是他們認為你德文講得不太好,他們會偏好繼續用英文頻道跟你「連線」。
轉換成英文頻道可能是害怕尷尬,也可能是學德文的外國人少,德國人較未養成引導外國人慢慢講德文的習慣,有時甚至會被認為像是在拒絕外國人講他們的語言似的。
當你用德文跟對方說話的時候,他卻用英文回答你,這時候千萬不要融化,覺得英文好舒服,反而應該厚著臉皮用緩慢而清晰的德文告訴對方:Könnten…Sie…bitte…mit …mir…auf…Deutsch…sprechen?(可以...請您...跟我...講...德文嗎?)這句顯然出自外國人口中的破破德文也是一種暗示,讓對方內心盤算一下應該用什麼樣的德文程度與你對話。
對話是「互相」的,要設法拉近頻率才能溝通
另一種極端可能是對方持續開著「德文高頻率」,自顧自講他母語式的德文,甚至因為你聽不太懂而態度很差,忽視對話人的處境與感受。這種情況常見於公務機關,表示對方欠缺與外國人對話的誠意或經驗,沒有在跟你「互相」,那就不妨換個說話對象再試試,而不需一味強求自己對上高頻率,這樣很有可能根本無法開始(延伸閱讀:【德國文化】陰錯陽差從法國到德國,沉浸式的環境是學語言的最大推手)。
如果你想盡辦法要使用德文,或許可以像我的韓國同學一樣,假裝自己不會英文(其實韓國人的英文很好),一路裝傻到底。因為他知道如果不這麼做,不但很容易縱容自己使用英文,而且會很難跟德國人用德文對話。
方法 6:看德文電影或電視劇
你可能聽過一些長輩在年輕的時候如何苦學英文、考過托福,然後終於完成留美夢想的經驗談,其中有一招就是把美國影集錄下來反覆看,並用膠布把字幕貼起來。
科技越來越進步,現代人學外語有各式各樣的影音平台可以使用,像是德國之聲電台 (Deutsche Welle)專為德文學習者製作的情境電視劇 Jojo sucht das Glück(Jojo 尋找幸福,共三季)可以在電台網站或是 YouTube 觀看,已經不需要那麼辛苦把字幕貼起來。
最近很流行的 Netflix、Disney+ 這類網路隨選串流影片的供應網站,字幕不但可以自行調整,配音也可以自由選擇。這就表示,過去只能苦苦等待產量稀少又不怎麼好看的德文電影或電視劇,現在可以隨時把想看的各國影片叫出來,並選用德文配音。
有趣的現象是,利用英美影集或北歐影集轉成德文配音,感受很不一樣。現代英美人士的肢體語言和表情動作比較戲劇化,跟德文配音搭不太起來,德文母語人士的聲音和表情通常沒有這麼活潑,是為了幫英美影集配音才刻意為之,但挪威、丹麥、瑞典等日爾曼語系國家的影集選用德文發音時則毫無違和感,因為日爾曼語系的母語人士無論在長相、打扮、表情動作上,還是呈現出較強的一致性。
透過電影或電視劇還可以覺察到日爾曼文化圈與其他文化圈的立體差異,不只是扁平的語言不同而已,並明白到「歐美」也只是過度廣義的一個名詞,讓語言學習的過程看到更多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