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習】為了研究拜占庭史,一頭栽進德文、法文、古希臘文和拉丁文
這篇文章訪問到目前暫住德國,除了德文,還具備了多種語言能力,並體驗過多國文化環境的臺灣人 - 阿凱,透過訪談讓我們一探多國語言學習者學語言的經驗及技巧。
多國語言學習者「阿凱」背景介紹
阿凱本名為張凱傑,大學和碩士都是歷史系,目前在德國美茵茲大學(Johannes Gutenberg-Universität Mainz)讀博士,專攻拜占庭史,為美茵茲大學歷史系博士候選人。阿凱就讀人文學科,這條路上沒有獎學金、沒有薪水,靠著自費以及無比的學術興趣在踽踽前行。
Glossika 與「阿凱」訪談內容
Q1: 什麼契機讓你到德國讀書?
🧏♂️ 我研究拜占庭歷史,這領域最強的就是英、美、德、法四國,可是留學英美光是學費一學期就可以抵在德國生活四、五年,而法國好的學校都在昂貴的巴黎,經濟上壓力都不小。當然還有一個決定性的因素,因為我在臺灣的指導老師周惠民教授是留學德國的,所以我就選擇來德國了,目前已在德國八年。
德國美茵茲大學(Uni Mainz),全名為約翰尼斯 - 谷騰堡 - 美茵茲大學(Johannes Gutenberg-Universität Mainz|JGU)創立於 1477 年,1823 年拿破崙戰爭時被迫停辦,直至二戰後 1946 年重開。
Q2: 與我們分享你學德文的經驗
🧏♂️ 我在臺灣唸碩士時開始學德文,學了四年,當兵回來考到歌德 B1(Goethe-Zertifikat B1),然後到德國弗萊堡就讀大學語言班,但被降級編入 A2 班,當時真的很崩潰,所以又花了一年半學德文,考了兩次才通過 DSH 檢定(C1 程度的大學入學德文考試),進入現在的系所就讀。因此加加總總不含當兵時間,學了五年半的德文才通過 C1 檢定。
💡 延伸閱讀:【德文檢定】德文檢定考哪一種?這 4 種德文檢定證書永久有效
很多人會看新聞學德文,但新聞以外的節目也很值得看,像是德文的影集、紀錄片、電影等等。我不看綜藝節目,因為德國的綜藝節目很無聊!而且就算你聽得懂也對考 DSH 沒有幫助,檢定的聽力是唸一篇比較學術性的文章,然後要考生回答問題。所以聽力的訓練還是要注意一下接觸到的資源是不是有助於考試。
Q3: 聽說在德國可以用英文工作,你本身工作的語言也是英文嗎?
🧏♂️ 拜占庭史這個小眾領域,國際交流頻繁,甚至可以用英文寫博士論文。不過我跟指導教授以及系上做小型研討的時候,主要還是用德文,遇到大一點的國際研討會,來的人很多元,就要用英文,或法國學者喜愛用法文演講也可以,但法文我還沒辦法用講的。用英文的人還不少,尤其越大型的會議英文越多。
因為拜占庭 / 巴爾幹半島跨的地方多,數百年來因為政治跟戰亂的關係,文獻跟重要的研究都落在西方國家,例如義大利梅蒂奇家族、法國路易波旁王室、英國牛津劍橋,都從文藝復興時代起蒐集了許多文獻,因此英文跟法文的文獻都很重要。
Q4: 除了德文和英文,還有學其他語言嗎?
🧏♂️ 有,就算是發表英文期刊也要引用很多其他語言的著作,我們這一行去美國也要會法文、德文、拉丁文和古希臘文。拉丁文和古希臘文是拜占庭那個年代使用的語言,而法文、德文則是因為法國、德國的二手研究太重要了,所以一個都躲不掉。
我的專長是 9 世紀下半葉到 11 世紀中葉的這個時期,主題是馬其頓王朝貴族與皇室的通婚關係,幸好這個主題所需的語言還沒那麼多,有的同儕研究的主題還要看中古希臘文、亞美尼亞文、阿拉伯文。
古希臘文及拉丁文:系上必修課
拜占庭史學研究所的入學門檻包含古希臘文和拉丁文,但外國學生通常沒有學過這兩種語言,因此暫時會先以「條件式入學」註冊,入學之後才開始修讀這兩門語言課,每門三學期。三學期後會有一個萊茵邦府的官方考試,用德文進行希臘文、拉丁文的筆試和口試,通過後可以得到邦府教育廳頒發的證書。
所以光是為了搞定這兩門必修語言,我又耗了六個學期,也就是三年.才符合正式的入學資格。
法文:自學
法文就是靠自學,學校沒有硬性要求修課、取得證書,只要能讀懂所需要的文獻即可,自己的研究自己負責。對我來說,德文、法文最大的優點是可以實用,跟古希臘文和拉丁文這種純看文獻的學習方法不同。不過學校還是有開專門讀文獻的法文課。
我們的文獻主要是中古希臘文,但學校沒有人可以教,所以讓我們學古希臘文。還是可以看得懂,尤其當時的文人有仿古的習慣,理解上會更方便,不過在閱讀文獻的過程中還是要靠字典,有的時候連老師也是這樣。
Q5: 與我們分享古希臘文和拉丁文的上課方式
🧏♂️ 指導教授會開古希臘文獻,所以古希臘文要先學。學校開的古希臘文課,是為了讓研究生能看懂古文獻的教法取向,不會教你講「你好嗎?」之類的日常生活用語,所以我學了一年半的古希臘文還是不會講「你好嗎?」。
上完三學期的古希臘文,接著上拉丁文。拉丁文的上課方式也是純文法教學,一見面就是《高盧戰記》裡的句子分析,上到後面比較難的就用《西塞羅》,一樣不會教你用拉丁文說「你好嗎?」
大家都知道拉丁文已經被判定是「死語」,現代天主教會雖然仍會使用拉丁文,不過已偏離實用太遠。中古時代起,拉丁文開始受到各民族語言(俗稱方言)的影響,呈現混雜語的狀態,到了文藝復興時代要求回復古風的標準拉丁語時,僅剩受過高等教育的小眾會用,從此拉丁文就跟各民族的語言就分道揚鑣,馬丁路德 16 世紀初用「方言」(德文)寫聖經之後,德意志民族的意識就誕生了。
Q6: 依你的經驗,你認為環境對學語言重要嗎?
🧏♂️ 重要!德文要講,尤其要跟母語者多講才會進步。
跟英國或法國人相比,德國人不太會引導別人講德文,寧可直接跟外國人講英文,給人有被拒絕、被否定的感覺,我覺得是德國人比較害羞,這時候還是要堅持講德文對方才會跟你講。
我的英文口說能力是在德國練起來的,因為我們這個學門來的人背景很多元,有瑞典、巴西、義大利等等國家的同學,英文是方便社交的語言。
Q7: 目前在德國 8 年了,你喜歡德國嗎?
🧏♂️ 德國對於學術資源的投入很夠,因此喜歡德國。需要的文獻都找得到,線上資源也都有。我自己雖然不那麼社交性,但我認識的德國人還不錯,博士同儕的關係比較緊密、溫暖,不像外國碩士生來一、兩年可能就回去了,就會感覺德國人懶得理外國人。德國人文學科的博士一待下去就是 7-10 年,人際關係的期待跟相處都會不一樣。
尤其我們機構裡的人國際性強,包容性也比較強,有義大利來的交換學者,太太是日義混血等等的。總之我對德國的生活還有人際關係沒有激情般的喜歡,但也沒有討厭,至少沒什麼抱怨。
Q8: 與我們分享你未來的規劃
🧏♂️ 我之後想去蘇格蘭的合作機構繼續進行我下一個階段的研究,是「拜占庭與中國士人的比較史研究」,因為我同時懂古希臘文、拉丁文,以及中文的文言文,在臺灣讀的中國史也沒少過,因此有研究上的優勢。不過最後還是想回臺灣,把學識帶回臺灣,貢獻給故鄉。
Q9: 提早接觸第二外語很重要!
🧏♂️ 我會建議大家珍惜時間,提早開始接觸第二外語,大學時期有很多時間可以好好利用。如果特別是想學歐洲史或其他歐洲研究,之後可能還需要學法文、拉丁文、希臘文等等,盡早開始學是我衷心的建議,至少還可以小小炫耀一下。
Glossika 幫你建立沉浸式的學習環境
Glossika 多國語言學習平台專門為了口說表達而設計,提供超過 60 種語言學習資源各上千句的句型鍛鍊,由淺入深,逐步為你打造流利的外語表達能力,幫助你建立沉浸式的學習環境,就像有個外語母語的朋友在你旁邊和你說話。
如果你的德文、英文或法文已經有一點基礎了,可以試著用這個流利的第二外語來學習其他語言,用這樣的方式學習一方面可以學習新語言,另一方面不用擔心原本已經熟練的第二外語會慢慢退步。Glossika 提供免費 7 天試用,不需事先提交信用卡資訊,不用擔心試用結束後會被自動收費,今天就來試試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