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留學】德國高等教育跟我們想的哪裡不一樣?

德國幾乎沒有私立大學,因為只要高中畢業考及格取得證書(Abitur),人人都有資格可以上公立大學,不需要私立大學再重複給予教育資源。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呢?其實這跟德國高等教育的「公共化」原則有關。

為什麼德國幾乎沒有私立大學?

首先,德國社會不像儒家社會那麼流行「唯有讀書高」的價值觀,只有真心喜歡念書,或自覺有能力應付課業挑戰的人,才會在完成義務教育之後繼續去上大學。

至於高中畢業後沒有興趣繼續升學的人,或大學讀到一半不想讀了,就可以早早進入各種職業培訓管道,開始職業生涯。職業培訓(Ausbildung)在德國社會有著特殊的功能,時間長達數十個月皆有,所需耗費的時間跟精力不小,大學畢業生若無法順利找到自己適合的頭路,也是要從這裡去從頭開始職業生涯,還不如那些在求學路上「半途而廢」的人早點開始。

填寫志願的時候,熱門科系有名額限制,成績不夠好的人可能就會因為前面已經額滿,導致無法錄取自己想要的科系;不過不用灰心,「冷門科系」不限名額,不論填哪個系都可以開心錄取。德國大學的學士班常見有強制單輔系或雙輔系的要求,例如某甲考上並不是自己特別喜歡的「中文系」,就可以透過副修自己喜歡的政治系+社會系,取得畢業資格,透過這樣的方式來衡平志願不合的問題。如果真的想要轉系,還會有另外的規定。

這種大學入學制度的結局就是,最優秀的學生跟最想混的學生,都可以進入「黑森邦立」法蘭克福大學,或「巴福邦立」海德堡大學,或「柏林邦立」柏林洪堡大學,這些外國人眼中所謂的「世界名校」就讀。

德皇威廉二世居住的宮殿,改建為波茲坦大學。(圖片選自官網)

高等教育公共化所帶來的社會正義

其次,以公立大學為主體的德國高等教育,讓私立大學的市場相對地被限縮。私立大學主要是發展成小規模的「高級職業訓練所」,收取高額的學費,跟業界密切合作,以畢業即能高收入就業為辦學目標,通常是以金融類的專門學院型態存在,吸引有特定需求的小眾入學。

德國的高等教育既然是以公立大學為主體,私立大學就成為一種個人的另類選擇,而不會被拿來當成中學生成績不好的「下場」,也不會讓因城鄉差距或階級差距之故,本就比較不易接收到教育資源的人,反而要付出高昂的私立大學學費才能去使用高等教育。德國收費最昂貴的公立大學,一學期學雜費折合新台幣才不過一萬五,比臺灣的公立大學還要便宜。這種讓高等教育公共化的理念,帶來了某部分社會正義的實現。

德國大學的求生之道

德國這種把高等教育當成社會福利在做的缺點,當然就是各校經費捉襟見肘,若想要爭取更多經費,就要自行設法各顯神通,籌措財源。

尤其在 2013 年教育改革以後,德國大學開始引進英美式的學士、碩士學位(Bachelor 3y + Master 2y 制),取代過去 5年制「第一個學位即相當於碩士」:Diplom(文憑,常見於理工或藝術類科) 或 Magister(鴻儒,常見於人文社會類科) 這種特殊的德國學制,因此大學畢業生攻讀碩士學位的需求也明顯增加。

這個趨勢也讓各大學看到商機。在台灣很流行「碩士在職專班」,德國大學主要則是把腦筋動到外國學生身上。

有些大學替外國學生量身打造「英語授課」的學程,不需要學德文也可以留學德國取得碩士學位,這種特殊學程很有可能收取高達十倍的學費(當然也有的是正常收費)。有些邦則是直接修改法令,針對非歐洲國籍(EU、EEA、瑞士)的學生收取加倍學費。透過這些方式,大學得以另外開闢財源,多多少少彌補經費缺口。

心得與建議

留學德國的資訊相較於英語系國家少得多,不論是學習或生活方面的情況也常因各校、各地而有滿大的不同,有志於留學德國的朋友還是要多方瞭解,才能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跟行動。


延伸閱讀

  1. 【自學德文】推薦 6 個適合任何程度的德文 Podcast 節目,提升你的德文聽力
  2. 【自學德文】如何利用線上資源學德文,推薦你 6 個學德文的線上資源
  3. 【德文檢定】德文檢定考哪一種?這 4 種德文檢定證書永久有效

🦉 追蹤我們的 YouTube / Facebook /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