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留學】不會德文的人漸漸增加了,到德國讀書需不需要學德文呢?

到國外讀書一般都會先學當地的語言,但為什麼到德國留學會提出「是否要學德文」的疑問呢?我們從「學測 53 級分就能申請德國大學」的這項政策開始說起,帶你了解到德國留學到底需不需要學德文。如果你有計劃到德國讀書,一起來看這篇文章。

大學學測 53 級分就能申請德國的大學?

2016 年起,德國承認臺灣高中生提出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成績 53 級分以上,即相當於德國高中畢業考(= 德國大學入學考試 Abitur)及格,可以直接申請德國的大學,這讓臺灣的高中畢業生為留學德國開了一道捷徑。然而,臺灣的教育體系並不以德文作為外語教育的重點,英文才是必修課。在這樣的條件下,如何算得上是捷徑?原來這還搭配著德國國內教育改革的背景。

德國教育改革背景

原本德國的傳統學制與國際差異甚大,舊制中學比臺灣和美國的 3+3 年制多一年,與英國、香港舊制同為 7 年,通過畢業考(即前述的 Abitur)之後才取得申請大學的資格。所以臺灣學生在德國教育改革前必須先在臺灣考上大學,並至少讀完大一,再與國高中修業時間合計滿 7 年,才符合德國大學招生的條件。隨著德國的中學修業總年數降為 6 年後,才有了臺灣學生用學測成績 53 級分申請德國大學的管道。

而舊制德國大學畢業的第一個學位是相當於「碩士」,理工或藝術類科常見 Diplom(文憑)學位,人文或社會類科常見 Magister(鴻儒)學位,並沒有 Bachelor(學士)也沒有 Master(碩士)學位,這點與國際主流學制皆不相同,而所謂「大學畢業相當於碩士」也把外國人弄的糊里糊塗,到底是不是真的碩士?因此德國 2013 年實施的教育改革,其中的重點之一就是分設學士班以及碩士班兩種學位學程,與國際接軌。

既然要與國際接軌,下一個就是「英語授課」。事實上,英語授課的碩士學位學程早在教改實施以前,即已在許多大學校院各自出現,目的也是為了招攬國際學生,有些並藉此收取昂貴的學費。教改實施後,這種英語授課模式也自然而然延伸到大學部,成就了更多國際學生到德國留學的捷徑。

到德國留學,不懂德文的人慢慢增加了

雖然德國的大學依然是以德文為最主要的授課語言,有志於到德國留學的外國學生也早早就開始苦學德文,但逐漸開發出來的英語碩士或學士學程,確實也吸引越來越多沒有學過德文的外國學生來到這個國家。

其實在大學生、碩士生之前,最早一批不懂德文而來到德國的留學生,是理工科博士生。他們往往受雇於研究單位,在實驗室工作,一邊完成自己的博士研究,工作環境並不需要用到德文,只需要英文,甚至免托福、免 GRE 這些制式規範,只要跟研究計畫負責人或指導教授(俗稱「老闆」)談妥就能迅速上工。

這時候問題就來了:這樣還需不需要學德文?其實類似的疑問也出現在一些非英語系的留學國家,像是荷蘭、瑞典、芬蘭、丹麥、挪威等等,用英文去念書,或者工作語言是英文,那還需要花時間、花力氣學當地語言嗎?

你可以設想一個情境:假設一個泰國人到臺灣上英語授課的學位學程,他的母語並不是英文,在臺灣遇到的人可能也不見得有辦法用英文良好溝通,當然臺灣的公共場所雙語化已經越來越完善,但也不是生活各層面都有英文,而且還存在城鄉差距的問題,是不是有可能考慮學一下中文或台語,以便讓自己在臺灣的生活環境更方便,更有安全感一點?

因此還是會建議要學習當地的語言。

小心「倖存者偏誤」的陷阱

學會當地語言,這樣的方便以及安全感要投入多少心力才能換得到?我想許多人在計算過投資報酬率之後,可能內心都暗自認為「不妙」而深感困惑,所以才會反覆有人提出「在德國生活,到底需不需要會講德文?」這類的疑問。畢竟從小到大要學好英文已經不容易,成年人學習第二外語,而且是比英文更難的德文,當然會讓學業、工作、外語學習三者平衡得更辛苦,這還沒把婚姻家庭算進去。

邏輯上、理性上我們都清楚,就算工作語言或授課語言是英文,生活在德國如果懂多一點德文,一定可以在這個環境適應得更順利,甚至所謂「成功的」個案也越來越常見。

綜合不同個案模擬的情境:從一開始到德國完全不會德文,一邊用英文應付課業、一邊忙著老闆交代的工作、一邊照顧小孩,到現在不過才短短兩三年,就可以輕輕鬆鬆用德文接電話約水電工修東西、約醫生看診,而且大家都很驚訝我發音很標準沒有奇奇怪怪的口音......。

等等諸如此類的案例,再用這樣的樣板告訴大家在德國生活本來就該學好德文。

然而實際上,語言學習這件事情既不容易也不輕鬆,每個人的天賦不一樣、條件也不一樣,就算付出一樣的努力,每個人獲得的成果都不盡相同,實在不應該把部分的成功個案過度放大,那只是現代資訊媒體中的「倖存者偏誤」現象,也就是說,並非所有人都能在這場挑戰中安好地生存下來,遍體麟傷才是比較正常的事。

💡 倖存者偏誤:過度關注「倖存了某些經歷」的人事物,忽略那些沒有倖存的,造成錯誤的結論

應該學德文嗎?你可以先參考以下 3 個情境

1. 當個不會德文的留德學生

就我個人「偏誤」認識到的實驗室博士生,即使在德國停留 3 到 5 年的時間,但多數是沒有力氣在研究工作之餘再去學德文的,而他們的未來也常常不會繼續留在德國,可能返國當教授,可能去美國高就,繼續他們的人生,就算當個不懂德文的「留德博士」也對生涯發展沒有阻礙,擁有這樣條件的人可能就不需要學德文。除非是有打算長久在德國留下來,才會有另外的學習規劃。

2. 到德國後再學德文

用「學測 53 級分上大學」新制申請入德國大學的臺灣高中畢業生,最快的途徑是直接進入英語授課的學程,一邊用英文上課,利用課餘慢慢學習德文,再一邊考慮將來要不要繼續留在德國。另外還有一些學生,並沒有直接申請進入英語授課的科系就讀,而是先來德國找歌德學院、私立語言班或大學語言班學德文,等考過 C1 德文檢定後,再申請進入以德文授課的大學科系,這是也是一條路。

就算學測未達 53 級分也沒關係,可以先把德文學到 B1 程度後進入 Studienkolleg(大學先修班)就讀,再憑著先修班的結業考試(Feststellungsprüfung)及格成績豁免 C1 德文檢定,申請進入以德文授課的大學科系。大學先修班就是所謂的「大學預科」,有點像用德文念一個短期的高中,大約六個月,裡面提供歷史、地理、社會科學、文學、數學、自然科學、資訊科技等科目選修,似乎也是滿有趣的。

3. 在德國讀兩年英語學程的碩士生

至於來讀兩年英語學程的碩士生可能是最困擾的,這個年齡相對尷尬,還沒學德文,在密集英文課程轟炸兩年、寫完論文,也就畢業了,到底要不要留下來找工作,繼續在德國的文化與社會裡紮根?要不要把還沒學到的語言、工作經驗、專業知識加強起來再走?留下來找得到喜歡的工作嗎?還是過完洋墨水就此回國去,當一個不懂德文的「留德碩士」也好?我想這些問題都要好好衡量自身的狀況後,妥善做出決定,才能有所行動。甚至畢業回國之後才開始決定學習德文,當成終身學習的目標,也是非常好的規劃。

德文是很難學的語言之一,要學到跟高中畢業一樣的英文程度(能懂、能表達、能帶來便利與安心的感覺),其路迢迢,建議從最基本的德文日常用語開始,反覆練習,不一定要追求檢定考試的級數,畢竟語言是活的,是用來溝通的:就從把握這個重點開始,一起努力吧!

Glossika 幫助你邁向德文學習目標

Glossika 多國語言學習平台專門為了口說表達而設計,提供超過 60 種語言學習資源各上千句的句型鍛鍊,由淺入深,逐步為你打造流利的外語表達能力。幫助你建立沉浸式的學習環境,就像有個德文母語的朋友在你旁邊和你說話。

Glossika 提供 7 天免費試用,申請帳號不必輸入付款資訊,也不用擔心試用期結束後被意外收費的窘境,立即加入 Glossika 的德文學習行列吧!


延伸閱讀

  1. 【德國留學】破除德國求學的各種印象
  2. 【德國文化】這 10 件事在德國千萬不可以做!
  3. 【德國文化】德國也做垃圾分類,帶你認識德國生活必備的 5 個習慣

🦉 追蹤我們的 YouTube / Facebook /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