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文化】從藝文角度認識世界文化遺產之一的捷克木偶劇場藝術

世界許多文化都有以人偶來演出戲劇的藝術表現形式,臺灣的布袋戲、越南的水上木偶戲,以及德語地區的木偶戲等等,這篇文章從藝文角度出發,帶你初步認識捷克文化中很重要的木偶及劇場藝術。

曾屬德語地區的捷克

捷克在古代是波希米亞王國,隸屬於講德文的神聖羅馬帝國,因此是「歷史上的德語地區」。德語地區的第一所大學正是建於 1348 年的布拉格查理大學(Univerzita Karlova)

第二所:1365 年奧地利維也納大學(Universität Wien)
第三所:1386 年德國海德堡大學(Ruprecht-Karls-Universität Heidelberg)
布拉格查理大學(Univerzita Karlova)

因此,捷克的木偶戲跟其他德語地區,像是奧地利、德國、瑞士等都頗有類似之處。

位於捷克布拉格的查理大橋:紀念波西米亞國王兼選帝侯查理四世當選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特別的是,用捷克語來表達木偶藝術,似乎比德文更豐富。在德文中 Puppe 一詞只是所有人偶的總稱,但在捷克語則有 panenka 以及 loutka 之分:

  • panenka 人形的玩具,像是洋娃娃之類的
  • loutka 用於劇場演出,用手操控的各類人偶
    字源於 lýko(德文:Bast),意為樹的韌皮,也就是最初用來製作這種人偶的原料。久而久之,就把這種用於觀眾面前進行劇場表演的人偶稱作 loutka。
德文 Puppe 主要是指小女孩或嬰兒形象的人偶玩具

捷克的木偶戲

木偶戲的演員實際上是背後的操偶師(德文:Puppenspieler|捷克語:loutkoherec/loutkář),他們的工作就是操縱這些木偶,讓木偶按照劇情做出各種適切的動作,還要替他們配音。

💡 捷克語 loutkář 還能用來指稱設計或製造木偶的工匠

1. 懸絲傀儡

木偶的種類很多,其中最為人所熟知,也最富有戲劇魅力的便是懸絲傀儡(德文:Marionette|捷克語:marioneta),很多驚悚片或偵探片都用過懸絲傀儡作為製造懸疑的元素。

這種木偶是透過許多條線(德文:Fäden|捷克語:provázek)的協助,再透過手指於木偶的上方操控。

小木偶皮諾丘可能是大家最熟悉的懸絲傀儡角色|維基百科

2. 手偶

還有一種是不用吊線的,稱作手偶(德文:Handpuppe|捷克語:maňásek)。

手偶的操控跟傀儡正好相反,是從下方把食指伸進木偶的頭部,再用其他的手指操控木偶的肢體。人偶的服裝會把操偶師的手蓋住,不被觀眾看見,跟臺灣布袋戲頗有類似。

木偶劇場在捷克已經有數百年的傳統,而這當中最著名的傳統角色就是卡斯柏(德文:Kasperl|捷克語:Kašpárek),概念就像是提到臺灣布袋戲的首席明星,大家會想到史艷文那樣。Kašpárek 的名字可能來自古代波斯語,意為「寶藏的守護者」,而法國的奎諾(Guignol)還有英國的龐曲與茱蒂(Punch and Judy)等故事人物,都被認為跟 Kašpárek 這個角色有著相同的起源,他們都會拿著笞杖對抗邪惡的巫婆、怪獸、魔鬼等。

總是手持笞杖對抗邪魔歪道的寶藏守護者 Kašpárek

Kašpárek 這個角色是由拜揚王國著名的戲劇家,同時也是慕尼黑木偶戲劇院(Münchner Marionettentheater)創辦人:波契伯爵法蘭茲(Count Franz Graf von Pocci)所創造的。他從 1858 年開始專門替木偶戲寫了許多劇本,素材多來自古代德語地區的民間傳說、童話故事、歌劇以及戲劇等等。波契伯爵寫過 40 多部關於 Kašpárek 的劇本,因此也被粉絲暱稱為「卡斯柏伯爵(Kasperlgraf)」。

到了二十世紀,隨著資訊傳播科技的進步,最聞名世界的木偶角色則是捷克戲劇家 Josef Skupa,分別在 1919 年以及 1926 年創造的 Spejbl und Hurvínek 父子角色。

此時的捷克木偶戲已經不再侷限於劇場的實體空間,而可以透過電視轉播到世界各地,並配上不同的語言播出。

捷克擁有一座國立木偶戲劇院(Národní Divadlo Marionet),位於首都布拉格新市政廳旁,弘揚並傳承著這項藝術文化,捷克的木偶劇場藝術也在 2016 年正式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 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Spejbl and Hurvínek 在布拉格查理大橋旁跟大家打招呼

看懂、聽懂捷克語親身體會捷克文化

學會捷克語,讓你親身體會到捷克文化,不用再透過一層又一層的翻譯來理解,捷克語在台灣的學習資源相對少很多,Glossika 提供海量的捷克語句子和母語人士錄製的聲音檔,幫助你建立沉浸式的捷克語學習環境。

我們提供免費 7 天試用給想學捷克語的你:


延伸閱讀

  1. 【德國文化】陰錯陽差從法國到德國,沉浸式的環境是學語言的最大推手
  2. 【比利時語言】認識隱藏版的「德語系國家」,看比利時和德國的歷史糾葛
  3. 【盧森堡語言】盧森堡的多語軟實力-盧森堡人能說多種語言,但更愛自己的母語

🦉 追蹤我們的 YouTube / Facebook / Instagram